北平香山慈幼园的创办人是谁,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费多少

北平香山慈幼园的创办人是谁

北平香山慈幼园的创办人是谁,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费多少

文章插图
北平香山慈幼园的创办人是熊希龄 。熊希龄,字秉三,别号明志阁主人、双清居士,湖南湘西凤凰人,祖籍江西丰城石滩,是民国时期政治家、教育家、实业家和慈善家 。香山慈幼院总部位于北京香山静宜园,是当时主持赈灾的熊希龄利用官款补助和赈灾余额建立的,专门收容无人认领的孩子 。
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费多少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前教育(师范,在平果校区办学)专业的学费为3300元
学校平果校区的离中心蛮远的,而且外面的地方小没有什么好玩的地方有没有什么吃的,学校里面宿舍没有空调,宿舍里面的热水不是一天24小时都有的 。
我学特殊教育专业的,所以第一个学期没有学什么专业知识,但是别的课都要学例如舞蹈,声乐,美术然后专业知识比较难,难理解 。
环境还行,靠近市中心,交通方便 。
最近两年,这个职业已经成为新的受热烈追捧的目标 。但是想要做好并不是那么容易,而且工作累不说,工资还不高,学技术还是得选择就业好的,比如厨师行业,只要技术好不愁找不到工作,而且工资还非常可观 。
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可以专升本 。
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广西唯一一所独立建制的幼儿师范高等学校,广西壮族自治区幼儿教师培训中心、广西特殊教育师资培训中心挂靠学校 。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肇始于中国著名幼儿教育家张雪门1938年2月创办的北平香山慈幼院桂林分院广西幼稚师范学校 。
1920年,熊希龄先生创办北平香山慈幼院并任院长 。
1930年秋,受熊希龄院长邀请,中国著名幼儿教育家张雪门先生创办北平香山慈幼院北平幼稚师范学校,并担任校长 。北京香山慈幼院,1919年正式成立推行学校、家庭、社会“三合一”的教育体制 。熊希龄曾邀请蒋梦麟、胡适、李大钊、张伯苓等当时著名的教育家担任香山慈幼院评议会的评议员,研究帮助慈幼院办教育 。1932年,熊希龄将家产共计大洋27.5万余元、白银6.2万两捐给了慈幼院。香山慈幼院的师资质量和教育设备在当时堪称一流 。它设有婴儿、幼儿、小学、中学教育,又设有师范教育和职业教育 。所有这些教育,都是以当时最先进的方式进行 。从慈幼院创立到1966年被接管,香山慈幼院共把6000多名孤贫儿童培养成材,其中有五位部长级人物 。王子纲(在校名杨炳玉),建国后曾任邮电部部长 。赵志刚(在校名赵连)是邮电部副部长,邮电学院的创始人之一 。安法乾,建国后曾任商业部副部长 。嫁给好友父亲熊希龄2年1898年阴历11月1日,浙江省江山县城的一户毛姓乡绅家中降生了一个粉雕玉琢的女娃娃,虽是女儿身,却深得父母的喜欢 。
父母希望这个小女儿长大以后通文喜墨,便给她取名“文”,再加上她这一辈排字“彦”,“毛彦文”这个带着父母期许的名字便赋予给了这个小女娃 。
出身乡绅之家,虽不是泼天的富贵,但这足够毛家父母给宝贝女儿提供优渥的生活了 。可能大部分人会把乡绅同地主相提并论,其实他们也就一个共同点,就是地多,在其他方面,地主远不及乡绅的 社会 地位 。
在封建 社会,有皇权不下县的说法,而除了县令,县以下就是乡绅们的天下 。乡绅们是有功名在身的,县令执政常常就需要乡绅们的支持,所以乡绅们既有书香世家的门楣,也有地主豪绅的金钱,是活得相当滋润的一个群体 。
毛彦文的幼年是相当幸运的,不仅每天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大小姐生活,而且因为父亲的开明,她也从未受到过封建陋习的荼毒 。

毛彦文的父亲是个读书人,也希望自家的孩子承袭书香世家的脉络,于是在她7岁时便被送入了家族私塾启蒙 。
虽然毛彦文父母从不信奉女子无才便是德的那一套,却不得不屈服于女子早婚的习俗 。在当地,若女子过了10岁还没有婚配的对象,是会被人耻笑的 。
婚姻贯穿着人的一生,有些孩子还未出生,便在长辈的几句言语中被定下了终身大事,只等及笄后成婚 。
害怕女儿成为他人茶余饭后的谈资,毛彦文的父母也在她9岁那年为她定下了一门亲事,只等成年后成婚 。
因为毛彦文一直在上学,本该15岁就结婚的她也一直一拖再拖,直到19岁那年,男方再也等不了了,便同毛彦文的父母商量定下了婚期 。
其实毛彦文不过是以学业为借口不想履行这场包办婚姻的约定,原因有二:其一,毛彦文早就对青梅竹马的表哥朱君毅芳心暗许,两人情投意合,已经互定终生,自然不想嫁给一个连面都没见过的男人;其二,毛彦文接受了这么多年的教育,思想开化,再加上校长也劝说她不要落入包办婚姻的桎梏,自然很不情愿就这样嫁了 。

眼见着成婚的日子越来越近,毛彦文心中日益不安,将自己的烦恼同表哥朱君毅和母亲两相告知 。
母亲始终是希望自己的孩子幸福的,情人也始终是想同自己的爱人相守的,所以在迎亲的轿子快要登上毛家大门时,毛彦文在母亲的帮助下从后门逃婚,投奔入了守候在后门的表哥怀中 。
经过这么一遭,婚事自然告吹,毛父虽然恼火女儿让毛家下不来台面,但谁家女儿谁心疼,最终还是为了毛彦文豁出这张老脸求得亲家给了女儿自由 。
看着跪在面前的女儿声泪俱下,乞求自己能同意她和表哥的婚事,心疼女儿的毛父心软了 。
毛家父母觉得朱君毅自小便在眼皮子底下长大,品性可靠,很是放心 。而且朱君毅才学渊博,还是清华大学的高材生,如今更是岳家看女婿,怎么看怎么满意,便乐得亲上加亲 。

表哥表妹亲如一家,按理说得到双方父母同意后,毛彦文和朱君毅就该成亲了,毕竟两人互相倾慕这么多年,正该修成正果的时候 。
但是朱君毅却决定先到美国留学,因为当时的他考取了北京清华学堂留美预备生,这个机会太珍贵了,他不愿意放弃 。
于是朱君毅给毛彦文许下了一个6年之约,说学成归来便给她一个风风光光的婚礼 。虽然不舍,但深爱表哥的毛彦文还是不忍耽搁他的前途,也不愿阻拦他的理想,心中装着落寞,脸上挂着笑意地答应了 。
对情人的思恋随着赴美邮轮的远去而愈加深刻,毛彦文对着那艘已经看不见的邮轮缓缓地挥舞着双手,从此,她在这头,而表哥在大洋彼岸的那头 。

热恋中的情侣总是斩不断对对方的牵挂,毛彦文的书信如雪花一般源源不绝地飘进绿色的邮筒里,上面的收信地址无一不是美国 。
鸿雁传书,寄托相思,毛彦文的 情感 热烈依旧,她却发现朱君毅的书信越来越少 。每次家中来信,她都雀跃赶至,但常常令她失望,那不是表哥给她的 。
每至三四封寄出,可能朱君毅才会给毛彦文一封,在无眠的深夜,毛彦文都不免忧心忡忡 。而且表哥给她回复的书信篇章越来越短,甚至带着些许敷衍,就算她如何为他开解,心中深处总有一个声音在告诉她朱君毅的冷淡 。
毛彦文并不是一个过度伤春悲秋的人,冷静下来后,她开始改造自己,想要成为表哥心目中喜欢的新女性 。
在毛彦文眼中,朱君毅便是这个世界上最完美的男人,以前他常常会给她讲这个世界上最新发生的事情,带给她最新的观念,鼓励她走出封建成为一名受人喜爱的新女性 。
那时的毛彦文不过是一个从未走出过江山县城的小姑娘,眼界不够,孤陋寡闻,对她侃侃而谈的朱君毅便是绝顶厉害的人物了,所以她总是带着崇拜的目光看向那个风采斐然的表哥 。

或许他们自己都不清楚,毛彦文喜欢的是那个专心对她、带给她崭新世界的引领者朱君毅,而朱君毅喜欢的则是那个崇拜他、顺从她的臣服者毛彦文 。
随着毛彦文的逐渐长大、眼界的不断开阔,她开始对新女性了有了全新的了解,开始反驳朱君毅灌输给她的不甚合理的观念 。
当一个女人书读得越多,那么她的思想就会更加独立,待毛彦文的思想已经能同朱君毅并行时,朱君毅却开始害怕这个女人了 。
毛彦文要求一夫一妻的婚姻,因为这是符合新时代、新女性的诉求的,可是在男人的世界中,这损害了他们同时享有多个女性的特权,包括曾经鼓励毛彦文做新女性的朱君毅 。
其实在同毛彦文谈恋爱时,朱君毅便与其他女人有着牵扯,只是那个时候的毛彦文不懂,把这视为很正常的事情,毕竟她就是在这样的男权世界中长大的 。
当她了解真正的新女性时,她的爱情观便发生改变了,可是这样的思想却不被朱君毅所接受,所以他常常指责毛彦文哪里来这么多奇奇怪怪的想法 。

半新不旧的朱君毅注定同全新的毛彦文走不到同一个世界,所以在毛彦文苦苦等待他6年后,毫不犹豫地将她抛弃,理由是他接受了现代观念,了解了近亲结婚的坏处,归根到底不过是他移情别恋,喜欢上其他女人罢了 。
毛彦文将最美好的年华都用来等待朱君毅,没想到这场等待却成了一场空,要说不伤心那是不可能的 。
或许是因为早有察觉,又或许是因为这些年的毛彦文已经成长得足够强大,她的世界中有了更多重要的东西,不再只有情爱,毛彦文没有为此歇斯底里,像当初笑着送朱君毅出国一样,这次也笑着同他分手,只是眼里饱含的泪水都往心中流了 。
此时的毛彦文已经年近中年,早就属于大龄剩女,家中双亲为她的婚事愁白了头发,可她在经历一遭痛彻心扉的情事后,再也没有心力去追寻下一段爱恋 。
不过流水负了落花意,自有微风追逐落花情,朱君毅不再喜毛彦文,自有人把她当成掌心的宝,这个人就是朱君毅留美时的同学吴宓 。

那时毛彦文给朱君毅写书信以传情义,为了彰显自己的魅力,朱君毅将本是很私密的情书给了吴宓观摩 。
看了毛彦文写的情书,吴宓立马就被这个女子的文采给打动了 。因为在他的身边从未有这样文采斐然的女子,所以心中便生出了对毛彦文的向往 。
只是那时毛彦文是好友朱君毅的未婚妻,朋友妻不可欺,肆意如吴宓也只能隐藏自己那颗躁动的心 。
正在那时,吴宓和朱君毅的同学陈烈勋又将自己的妹妹陈心一介绍给了吴宓,恰好陈心一又是毛彦文的同学,因为对毛彦文这样的女子心生向往,于是便让朱君毅在信中委托毛彦文替他了解一下陈心一的脾性为人 。
兜兜转转之下,吴宓心生爱慕的毛彦文竟然成为了吴宓和陈心一的媒人,细细想想,或许正是因为陈心一得到了毛彦文的肯定,吴宓才同意与她组建家庭的吧 。
但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当毛彦文又恢复单身时,吴宓曾隐藏在心底的悸动又一次蠢蠢欲动,不顾家中的妻女,他自认为很勇敢的同毛彦文表白了 。
毛彦文自己就饱受男友移情别恋的痛苦,怎么会让自己的同学也跟自己一样遭受这样的痛苦呢?善良的人总是不愿伤害别人的,他们曾受过的伤自然不会嫁接到无辜之人身上 。
可毛彦文低估了吴宓的执着,哪怕她严词拒绝,远离他千里之外,到了南方,吴宓还是同陈心一离婚,追随毛彦文到了南方 。

对于毛彦文的执着,吴宓真正是到了癫狂的地步,在他的《吴宓诗集》中,"吴宓先生之烦恼"组诗第一首便是 "吴宓苦爱毛彦文,三洲人士共惊闻 。离婚不畏圣贤讥,金钱名誉何足云"
这爱恨不得全天下都知道,这情恨不得全天下都见证,可吴宓这样高调的做派却是毛彦文避之不及的 。
而且吴宓每次给毛彦文寄信表情思都会提上一句“某年从朱君毅处读到她的信而渐生爱慕和幻想”,这可真是直往毛彦文心尖上扎,让她怎么能对吴宓产生好感呢?
想来吴宓这个后世的国学大师也真是枉读了半辈子诗书,追女人倒是执着,可这劲儿完全没有使对方向,难怪直到毛彦文耄耋之年时,被人问起对吴宓的感想,都是没好气的评价他为“书呆子” 。
不过毛彦文一直拒绝吴宓也并不是因为他是个“书呆子”,毕竟对她那么上心的男人,就算是个书呆子,嫁了也会幸福一生的 。
毛彦文始终拒绝吴宓不过是她看得清楚罢了,她曾一阵见血地指出: “他爱的是一个想象出来的我,而并不是真实的我 。”
毛彦文的眼睛确实毒辣,后来当她态度缓和后,吴宓反而退缩的态度便可以看出他享受的不过是追求不可得之人的一种快感 。

女人看得越清,便会对感情越失望,毛彦文经历了两段感情的伤,从此便一心将自己的精力付诸在慈善事业上 。
她早就过了而立之年,对待感情没有了年轻时的热烈和执着,所以便再也不轻易谈婚姻 。
毛彦文的同学熊芷见她对慈善这么热心,想到自己的父亲也是做慈善事业的,便邀请她一起北上,到北平开开眼界 。
熊芷的父亲就是熊希龄,此人来头可不小,曾是国务院总理,那是站在政权顶端的人物,所以能跟这样的人物取经如何做慈善,毛彦文感到十分幸运 。
熊希龄当时在北平创办了香山慈幼院,收纳了1600多名孤儿,香山慈幼院也因此成为了北平最大的慈善机构 。

熊希龄的愿望是用现代化的教育将这些孩子培养成才,为此他招揽了胡适、李大钊、蒋梦麟等高端人才,共商良策 。
毛彦文在参观完香山慈幼院后,很受震撼,以前她一直不清楚自己的价值是什么,面见完熊希龄后,她心中的那盏灯被点亮了 。
看着面前这个儒雅的长者,毛彦文心中充满了无限的崇敬之感,而她对于熊希龄的尊敬放在旁人眼中却生出了其他意思 。
熊希龄和夫人毛鲽情深,在妻子去世后的4年中一直郁郁寡欢,他的女儿熊芷和侄女朱曦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

当她们看见熊希龄与毛彦文交谈时脸上频频露出神采奕奕的笑容时,心生启发,既然两人都是单身,相处又愉快,何不将他们凑成一对?
而且熊希龄手中的慈善事业需要人帮忙打理,热衷于慈善的毛彦文若是嫁给了熊希龄岂不是会成为他最好的帮手?

两人考虑得很好,可是转念一想熊希龄已经65岁,毛彦文不过37岁而已,两人之间存在28岁的年龄差,正值华年的毛彦文会同意嫁给一个都可以做她父亲的老头子吗?
可很快两人之间的顾虑便被熊希龄自己给打破了,他抛开许久的冷漠,开始主动给毛彦文写信,关怀备至,而毛彦文也会像朋友一样给他回信 。
两人之间的交流让熊芷撮合他们起来也更加容易,确定父亲的心意后,她就急忙南下替父亲向毛彦文当面提亲 。

毛彦文经过郑重的考虑,最终给了熊家肯定的答复,后来毛彦文自述自己当时的考量时说道: “当时反常心理告诉我,长我几乎一倍的长者将永不变心,也不会考虑年龄 。况且熊氏慈祥体贴,托以终身,不致有中途仳离的危险 。”
如此想来,毛彦文对于感情始终是缺乏安全感的,而熊希龄正好给了她这样的安全感 。

1935年2月,相差了28岁的毛彦文和熊希龄在上海举办了婚礼 。红颜配白发,这场婚礼引起了很大的轰动,《申报》在题为《新娘38,新郎66!》中写道:
“前国务总理熊希龄氏,现年66岁,悼亡四载,昨日下午三时,借慕尔堂与毛彦文女士行婚礼 。毛女士为留美女学生,任大学教授,芳龄三十有八,红颜白发,韵事流传,沪上闻人咸往道贺,汽车 塞途,极一时之盛 。”

对于熊希龄,毛彦文只有两点要求,一是剃掉胡子,二是拍照时扔掉拐杖,对此她对已身为她丈夫的熊希龄解释道:
“拄拐杖一来显得老,二来象征无依无靠 。你现在有了我,就有了依靠,往后余生,我只许你依靠我,不许你再依靠其他 。”
毛彦文这说话的艺术真值得我们学习一番,本来她是觉得两人年龄差太大了,若熊希龄再拄拐杖就更加像父亲而非新郎了 。但经过毛彦文这么一说,熊希龄却高高兴兴、心甘情愿地扔掉了拐杖 。

婚后,熊希龄像个刚谈恋爱的小伙子,对小妻子是关怀备至,用他的女儿熊芷的话说就是既把毛彦文当作女儿宠爱又把她当作娇妻疼爱,让毛彦文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安心与幸福 。
虽然刚开始毛彦文并不是带着爱情步入婚姻,可是婚后两人却经营出了神仙般的爱情 。两人每天如胶似漆,将慈幼院的孩子当作自己的孩子疼爱 。
毛彦文曾在美国密歇根大学攻读过教育行政与 社会 学,还获得了教育学硕士学位,所以经营慈幼院也算学有所用 。

两人携手度过了神仙眷侣般的两年幸福时光,可好景不长,七七事变后,因为熊希龄为灾民、民族兴亡奔走,最后劳累之下突发脑溢血不治身亡 。
失去了深爱的丈夫,年仅40岁的毛彦文也失去了再次步入婚姻的勇气,她已经拥有过这世间最完美的婚姻,她害怕自己会再次失望 。
拥有同丈夫的回忆虽然只有短短两年,但足够她用余生几十年来回味 。在剩下的61年中,毛彦文接手了丈夫的慈善事业,秉承丈夫的遗志,将博爱笼罩了更多可怜的弃儿 。
毛彦文成为香山慈幼院院长一职后,又再次南下,在西南等边陲之地也大办慈幼院,共收纳了10000多名无家可归的孩子,而她成为了这些孩子共同的母亲 。

在毛彦文98岁高龄时,着手办理了丈夫熊希龄遗骨归乡的事情,让飘零了半个世纪的熊希龄终于魂归自己心心念念的北京香山 。
办理好一切担忧的事情后,毛彦文终于可以安享晚年,于1999年10月3日寿终正寝,终年101岁 。
毛彦文一生只享受了2年婚姻生活,却拥有了1万多名孩子,荣享他们的爱戴和尊敬,这样的人生也算传奇吧 。【北平香山慈幼园的创办人是谁,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费多少】

    推荐阅读